芦荡湿地公园2020-06-15 admin 查看:13424次
芦荡湿地公园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占地1000亩,其中湿地面积超过75%,已成为华东地区综合性的旅游度假胜地。总投资共一亿元,在建设过程中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将芦荡湿地的三分之二作为湿地保育区,用以维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另外三分之一则进行有效开发,规划建设湿地精品园、湿地示范园和芦荡人家三大功能区域,重点突出芦苇湿地景观,最大限度地维持原始自然风貌。湿地精品园内主要种植各类湿地典型植物,全面展示湿地植被形态景象,园内的植物种类多达百种,组成复杂的湿地植物生态系统。湿地示范园主要由浅根植物区、观鸟区、浅水栈道等组成,强调科普性与游客互动性的融合,园内鸟类资源十分丰富。芦荡人家主体建筑由6所农舍及相关配套设施组成,大多为恬淡朴素的江南水乡民居,接待中心、水吧、住宿标房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带给游客“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意境。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水网密布,芦苇摇曳;帆影点点,渔歌阵阵。 这里是“绿波不尽尘难染”的旅游胜地,这里是“芦苇深处浮人家”的沙家浜湿地公园。 沙家浜湿地公园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长江下游南部,属于太湖沼泽型湖网地区的永久性淡水沼泽地,占地面积345公顷,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之一。作为典型的由河道漫滩和低洼地所形成的湿地,公园内部河湖相连,水网稠密,沼泽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自然分布。浩荡的芦苇、宽阔的水域、茂密的绿化以及多样的水岸线,形成了独特的“水与芦苇”交替融糅的景观格局。这一掩映在苍苍蒹葭下的江南碧玉,给人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印象——“沙家浜,最美就是芦苇荡”。 绿树掩映,碧水涟漪,芦荡通幽,落霞归鹭。 沙家浜湿地公园得天独厚的水文地理条件为湿地用水提供了充分保障,并为建立完好的植被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提供了根本保证,使湿地内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Ⅲ类水标准。从湿地保育、水系改造、芦苇植被修复,到林地种植、群落营造,漫长的生态保护过程使公园水岸及景观保持了生态自然的状态。优质的水资源环境,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得到了明显增加。 湿地保育区常年保持自然状态,广阔的湖面和茂密的芦苇不仅为鸟类提供良好的繁殖场所,更为候鸟迁徙提供了优秀的“驿站”,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生态环境资源。芦荡深处,成片的鹭鸟起起落落,抬头远望,颇为壮观。公园内现有鸟类89种,其中青头潜鸭为IUCN极度濒危种,鸳鸯、赤腹鹰、红隼和小鸦鹃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有小鸊鷉、凤头鸊鷉、鸿雁等多种江苏省省级保护鸟类。近年还有黑翅长脚鹬、水雉等鸟类陆续来到沙家浜安家。公园现有鱼类49种,资源丰富,其中黄颡鱼、沙塘鳢、横泾塘鳢鱼因肉质鲜美,资源丰富,在全国享有盛名。 湿地公园内植物种类达到554种,其中苔藓类植物11种,蕨类植物11种,裸子植物16种,被子植物516种。作为公园湿地植被景观的主体,挺水植物、浮叶及漂浮植物、沉水植物自然分布于不同的生境之中,对于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江南地带性植物景观结构为营造核心的湿地植物园,由高到低、由大到小、由整到零的景观结构,打造了沙家浜富有江南水乡气息的多元化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