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指南 » 景区介绍 » 风光美景 » 正文

读书台

2020-04-29    admin    查看:4058次

 

      书台积雪”也是“虞山十八景”之一,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读书著述处,位于虞山东麓。
      进“寻天然趣”月洞门,即得葱茏绿意、长林鸟语,发现嚣嚣的市声已经远去,便有洞天别有的感觉。此处多古树,榉、朴、栎、枫杂处,多愈四百高龄;或雄伟苍劲,或潇洒轻盈,或繁枝盘缠,或挺拔扶疏。绿荫深处有高阜,阜顶有轩,即是读书台,书台居高临下,古朴端庄,彬彬然自有一种儒雅气度。
      轩深阔皆近5米,一石桌二石凳而已。壁嵌昭明太子像、《读书台铭》等碑刻数通,亭外有石径相环,可供留连。亭在高出,又在林中,临风四面,清凉宜人。“五六月间无暑气,百千年后有书声”说的正是书台妙处。亭北坡陡,与焦尾轩所在的高石础形成小小翠谷。谷底有泉名“焦尾”。“焦尾泉”为叶圣陶墨迹。
      相传此泉与汉代蔡文姬之父蔡邕有关。一日,蔡邕在虞山之麓漫步,忽然闻到一股独特的香味,循味寻来,到了一户农家,见一老者正用木材煮饭。定睛看时,精通音律的蔡邕大吃一惊——在灶膛里燃着的那根木材正是一块稀有的古桐木!蔡邕惊呼一声,从火中抢出桐木,那桐木已经焦了一截。蔡邕买下桐木,回去制成一架七弦古琴,其音质美妙绝伦,成为稀世珍品。因此琴尾部已被烧焦,人称焦尾琴。
      游读书台,以雪天最佳。其时天地素洁,高阜成为雪台,银枝横斜,腊梅含金。踏雪怀古,信步林泉,遥想太子当年黄卷青灯,西窗苦读的情景,一种高洁儒雅的美感油然而生。有读书的日子便是好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