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指南 » 景区介绍 » 散文游记 » 正文

去了沙家浜——林白

2017-06-10    admin_sjb    查看:4771次
 

去了沙家浜

 

去了一趟常熟沙家浜,在十八个伤病员的芦苇荡里坐着木船游了半圈。风大浪急,有雨将至,大家忙着照相。上岸之后耳边才回响起多年前新四军郭建光那一声高亢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然后是铜镲锵锵好几下,众声齐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这是我中学时代常常看到的样板戏折子戏,这一段比较好办,人多就中,十八个人穿上灰军服,由一个嗓门大的喊上一嗓子领唱,其余的混在一起,很容易就搞定了。一个造型接着一个造型,记得还要叠罗汉,一个人站在另一个人的肩膀上,以表示青松的高大挺拔。如果是合唱,也容易选定这十八棵青松,排成两排,从头唱到尾,不用满场跑,气势却同样雄壮。这跟《斗智》那场不同,那太要专业水平了,别的不说,光我们南蛮崽咬那京剧腔调就够不伦不类的,所以我们演十八棵青松,演完青松演《红色娘子军》第一场《常青指路》,跟茶馆里的阿庆嫂相比,吴清华就激动人心多了,她一身红衣,袖口和裤腿剪成褴缕的样子,在我看来却像是花瓣,在黑沉沉的椰林里她奋力一跃,倒踢金冠,迎风展翅,像一团火焰在飘动。黑暗中的音乐也加倍奇异,2623——2361——7656——(此为拟简谱),像结实的冰粒掉落在深潭,让我凝神屏息,心脏收缩。吴清华,她真是太美太奇异了!而阿庆嫂,一个中学生是不可能喜欢的,首先她太老了,她竟结了婚,是一个叫阿庆的人的老婆,在中学时代,我不会崇拜一个结了婚的女人,我想我一辈子都不会结婚,结婚是一件多么庸俗的事情!其次,阿庆嫂太能干了,她会说话,“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哪有说得这么好的;她又会周旋,“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进门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她智勇双全,遇事不慌,游刃有余。这种女人我是有些怕的,如果她在我们班,我就更怕了,我肯定不跟她交朋友,我与她不亲。我喜欢像吴清华这样比较纯朴的人。但话说回来,不算芭蕾舞,在京剧样板戏中,我第一喜欢《杜鹃山》,第二喜欢《沙家浜》里的《智斗》,《沙家浜》里我只喜欢《智斗》这一场戏,即使现在过了三十年,我也仍然喜欢《智斗》,再过三十年,也会如此。《智斗》将永在不朽。

后来,我们被领到电视剧《沙家浜》搭的春来茶馆那条街,我走在青石板的街道上,想起了我小时候家乡小镇同样的石板路,虽然知道这是模仿重建的,但石板是真的。生活模仿艺术说到底也没有什么不好,一条假的旧的水乡街道难道比一条真的新的街道要差么?何况我还闻到了面汤的香气从一家面馆飘了出来,沙家浜的面真是诱人,我一点都不饿,却禁不住也来了一碗,贾平凹范小青他们已经开始热气腾腾地吃上了。我认为,沙家浜的面比北京和广西的面都好吃。

因为要去西藏,我在沙家浜只呆了半天,但缘分还未尽,我从西藏回到家,看到家人正在看电视连续剧《沙家浜》最后一集,胡传奎走在俘虏的队伍里,看到阿庆嫂他困惑不已,他走到许晴跟前问道:你是……  许晴明眸皓齿地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立即跟胡传奎一样感到诧异,真是太不像了,许睛是个大美人,但她的美里有一种时尚的气质,这种气质跟阿庆嫂的智慧是不太沾边的,所以我虽对许晴毫无偏见,还是感到别扭。沙家浜现在很火红,我担心它会变成一个时尚的地名,我希望它不要像许晴那么时尚,就像阿庆嫂好了,或者像芦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