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尚湖民间传说 唐伯虎画虞山2019-07-14 admin 查看:5256次
明代“吴门四才子”之一的唐寅,久慕常熟虞山风光绝佳,一日专程到常熟旅游观赏。为了真切感受虞山的灵秀之气,他特地在阜成门外雇了一条小船,沿着昔日黄公望常“尝于月夜棹孤舟,由西郭门循山而行”的路线,在尚湖水面上一路缓缓行驶。风流倜傥的唐寅在船上,边欣赏湖光山色,边观摩郁郁苍苍的十里虞山,不觉画兴大发,立即泼墨挥毫,勾勒起虞山来。可是每画完一幅,他抬头一比照近在咫尺的虞山,却自觉笔下的虞山与真实的虞山不尽相似。追求艺术完善的他,于是展纸砚墨重画一幅。画毕,比照虞山,还是不满意。于是又画一幅。画毕,仍感不足。于是再画一幅……如此画了一幅又一幅,总觉不满意。是日,唐寅除中午在船上用便餐时停笔外,整天都在船上对着虞山连续作画。傍晚时分,小船沿山麓水面归来时,船舱角落里已积满了一堆被唐寅揉搓成团的“不满意”画作。他弃舟登岸时,船家指着那堆纸团,向唐寅:“舱内画纸可要带走?”他答:“付之一矩,供你烧灶引火。”说毕,进城去友人处投宿,打算明日再来写生作画。
船家略懂书画,午餐闲谈中,又已获知雇主身份,故唐寅一离去,就忙小心翼翼地取出纸团,一一抹平,细细观看,发现果然出手不凡,幅幅都是精品。经清点,共有七十一幅,收获甚大。后来,船家将唐寅的这七十一幅画虞山的作品公开出售,很快被人抢购一空,因此着实发了一笔大财。 唐寅所以对自己画的虞山不满意,其实是不了解虞山的灵秀所在。原来虞山在太阳的照射和云彩的变幻下,更兼有从广阔湖面上蒸腾而起的水气衬托,常若隐,若现,若飘,忽青,忽乌,忽碧,每天有七十二种秀色奇姿。唐寅那天功亏一篑,只画了七十一幅,终究未把虞山的全部变化画完,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但从此,常熟方言中多了一条歇后语:“唐伯虎画虞山——又象又不象” 。 |